欢迎光临平顶山党建网!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

陈建生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采访

发布时间:2014-03-10 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浏览次数: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在转型发展方面将有何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陈建生36日上午就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等媒体关注的话题,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香港文汇报中原分社、人民网、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采访。

    陈建生说,平顶山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特大型煤炭基地,是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煤炭产业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

    陈建生说,平顶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我们深刻认识到,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度依赖资源,容易陷入“资源依赖陷阱”。作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转、重中之重在转。过去所有成就的取得,好在转;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难在转;今后要想有所作为、有更大作为,重在转、为在转,必须着力转、持续转。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做好今年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特别强调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我们要认真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深入落实省委“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求好、改中激活”的部署要求,坚持转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着力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在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重要战略支点的进程中增创新优势、迈出新步伐。

    陈建生说,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突出两个重点、着力五项措施。一个观念就是新型资源观,立足资源、跳出资源、超越资源,不仅注重矿产、土地等有形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更加注重环境、机制、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的挖掘开发,用无限的无形资源高效配置有限的有形资源,促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耦合共生,放大聚合效应,实现倍数增长。这是摆脱“资源依赖陷阱”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两个重点就是调优存量、扩大增量。对产业发展来说,调优存量,就是要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扩大增量,就是利用产业集聚区搭建的载体平台,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建设来说,调优存量,就是新城区建设全面提速、老城区改造提档升级、新老城区同步发展;扩大增量,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五项措施:一是着力创新驱动,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机遇,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孵化中心,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着力开放带动,把开放招商作为“一招应多变”“一举求多效”的战略举措,更加注重“筑巢创优”,积极塑造动态比较优势,真正让客商感到平顶山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投资价值。精心办好第五届“华合论坛”,打造立足中原、面向海内外的侨务引资引智引技品牌平台。三是着力作风促动,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大力整治“四风”问题,引导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弘扬务实作风,在转型发展中真抓实做、求实求效。四是着力生态倒逼,向污染宣战、向雾霾宣战,实施湛河综合治理工程和白龟湖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建设美丽鹰城、宜居鹰城。五是着力民生导向,健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破除GDP崇拜,引导各级干部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倾注民生幸福,更加维护和谐稳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良性互动、转型升级与人民幸福同步提升。

    陈建生说,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懈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先天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破除,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爬好升级之坡、过好调整之坎,打造平顶山转型发展升级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积极担当。

    陈建生还就棚户区改造与建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如何发挥作用、怎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如何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等媒体关心的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