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侗乡黎平,一片片绿葱翠的“林海”映入眼帘。贵州省黎平县是全国重点林区县和国家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如何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黎平县通过“党建+林下经济”的模式,多举措培育林下经济“新引擎”,将闲置的“青山”盘活成了“金山”,成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华丽转身。
撑“致富伞” 走石斛路
依托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黎平县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赚林下生态钱,走乡村振兴路。
在双江镇高求村灵芝种植基地,阳光穿过阔叶林间,斜照在一朵朵圆溜溜的灵芝上。背着箩筐的群众穿梭于林间,忙着采收灵芝。这是高求村党支部因地制宜种植灵芝,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
据村支部书记滚义金介绍,4年前,高求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注册成立了“黎平金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199人,其中党员9人,技术人员3人,致富带头人4人。现有灵芝基地140亩,菌种27000棒,年产灵芝4500斤,年收入约达54万元,纯收益约达39.5万元。
为了发展叠鞘石斛产业,贵州天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顿洞村落户扎根,新建了办公楼、厂房、生产车间和加工设备及展示厅等设施,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模式进行运营,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截至目前,叠鞘石斛产业基地年产值已达80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85万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资金587.4万元,分红资金192.8万元。
“甜蜜”事业 “蜂蛹”而至
积极探索“党支部+林下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黎平县把党支部建在养殖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由党支部带领群众调结构、闯市场,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德顺乡是省级生态之乡,依托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蜜蜂养殖产业。按照“统一标准蜂箱、统一养殖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保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收益分红”方式,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激励更多蜂农参与产业发展。目前,全乡蜜蜂养殖大户有83户,蜂箱的保有量为1.3万余箱,年蜂蜜产量达5.3万斤,产值676万元。
“我在养蜂基地上班,每月有2400元工资,有了稳定收入,还通过资金、劳力、土地入股合作社,这次分红领到3.6万元。”在分红大会上,社员卜丙义最为激动。在九潮镇大榕村党支部书记邓昌权的带领下,2017年5月,成立盛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17户村民林下养殖胡蜂700窝,当年产值达90余万元。同时,还建立了胡蜂繁育育种基地,繁育胡蜂3000窝,4个月后售卖蜂蛹实现助农增收600余万元。如今,邓昌权的养蜂合作社直接带动52户共同发展,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220户830人。
高点谋划 异军突起
黎平县编制林下经济三年(2020-2022)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森林景观利用四大工程,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三园三带”(三园即万宝山万亩天麻种植产业园、二望坡林下经济示范园、枫树屯林下天麻产业园;三带即永从—肇兴—龙额“万亩钩藤产业带”、德顺—洪州“万箱林蜂产业带”和九潮—茅贡—坝寨“林下种养示范带”)建设,推动林下经济提档增速。
林下经济异军突起,黎平县建成百千万示范基地345个,其中百亩以上村级示范基地323个,千亩以上乡级示范基地21个,万亩以上县级示范基地1个。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共开发利用森林面积19.18万亩,实现产值2.49亿元,解决劳动力常年就业7800人,直接受益农户达6.52万户。
“通过党建引领,聚焦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种养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的群众,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黎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