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海探索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工程”(以下简称“培根铸魂工程”),着力打造从要素到功能、从局部到整体、从理论到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全链条闭环体系,推动广大党员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近年来,青海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秉持以理论武装为根本、党性教育为核心、能力提升为主线、考核评估为抓手的理念,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组织生活、实践锻炼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然而,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教育过程中,还存在部署安排不及时、内容零碎不系统、工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为此,青海坚持问题导向,2022年部署实施“培根铸魂工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做法】
(一)以系统化的思路做好统筹协调。按照全省“一盘棋”的理念,系统谋划、协调联动、有序推进。科学设计,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引领力。在省委领导下,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青海行政学院)共同参与,研究制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职能分工,指导各级党组织规范落实各项任务。编写《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支部书记和党员教育培训大纲》,明确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重点内容,从政治、经济、生态文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方面系统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统筹推进,形成党员教育培训协调力。发挥全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效能,省委组织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会同纪检、宣传、党校、发改、财政等职能部门,专题分析研究重点任务,针对师资队伍结构薄弱、少数民族教材资源开发不足、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加强会商协作,吸纳各方意见,合力推动解决,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压实责任,增强党员教育培训驱动力。制定《党员教育责任清单》,明确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研讨、专题读书班等5项以上率下责任,党委(党组)书记定期召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小组会、阶段性工作推进会等5项领导统筹责任,基层党委制定学习计划、指导所辖党支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6项推进落实责任,党支部集体学习、述学评学等10项基本责任,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常态化、规范化。
(二)以项目化的措施抓实教育培训。根据民族地区党员教育特点和需要,设计开展“培根铸魂工程”十个行动,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生动鲜活。理论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实施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行动,采取举办面对面讲坛、初心读书会、知识竞赛等,引导党员自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实施“七进七讲”专题宣讲行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讲堂、牧区帐篷讲堂等教育阵地,不断增强理论宣讲多样性。实施专题党课讲授行动,以“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媒体平台多样讲、先进典型现身讲”的形式,使党课内容更加丰富。实施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行动,举办“党史故事我来讲 人人争当主讲人”线上展评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学习氛围。实施个人自学质量提升行动,推行日学一小时、周听一堂课、一月一交流、一季一体会、半年一本书、一年一总结的“六个一”模式,推动党员自学有效开展。集中培训把握精准分类。围绕“用5年时间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的目标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专题培训行动。对党支部书记,在系统强化理论武装的基础上,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培训重点;对普通党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科学体系作为培训重点;对农牧民党员,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培训重点,切实增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实效。工程实施以来,共举办省级示范培训班28期、培训2100余人次,示范带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培训党支部书记2.1万名、党员9.6万名。实践平台推动学用转化。以专题调研常态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巩固、岗位争创一流竞赛、先进典型选树四个行动为依托,引导党员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学识本领,在大战大考中检验学习成效。西宁市组织开展“微调研、解民忧”岗位建功活动,鼓励党员扑下身子搞调研、摸实情,要求每人至少完成2项便民小事并挂账限期销号;海西州持续打造“线上政治动员+线下迅速集结+先进典型选树”的党员教育模式,激励党员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
(三)以特色化的理念整合教育资源。结合省情实际,开发本地特色教育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提质增效。研发特色学习课程。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省情定位,开发守护“中华水塔”、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和“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等特色课程。挖掘“两弹一星”精神、慕生忠开路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教育资源,同步编入《党支部书记和党员教育培训大纲》。译制《农牧民党员教育读本》、《如何当好村党支部书记》等汉藏双语课程1000余部,少数民族语言教材资源库初具规模。打造特色线上阵地。在青海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开设《晨习》、《榜样》、《青听》等5个特色专栏,打造《榜样讲党课》、《信仰的力量》线上主题课堂,搭建起淬炼党性的“线上熔炉”。主题教育期间,结合全省“8+X”理论学习体系,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栏,发布信息450余篇,点击量达20余万人次。优化特色师资结构。将各领域“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基层师资队伍,不断扩大理论宣讲师资规模。海南州根据“冬夏两季草场”区域划分,将精通汉藏双语的政策解读专家、牧业技术能手按比例编入7个“马背讲师团”,定期深入牧民党员牧场、居点,开展“送教上门”30余场,培训农牧民党员800余人次,将党的最新政策理论、养殖专业技术送到了牧民“家门口”;西宁市遴选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员代表等,组建“夏都百人讲师团”,采取分组包片的方式,深入基层送教授课800余场。
(四)以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教育质量。把强化制度建设作为“培根铸魂工程”的重要保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日常教育立规。制定《青海省党员日常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规范》、《青海省党员政治训练实施规范》、《青海省党员实践锻炼实施规范》、《青海省党员网上学习实施规范》等制度性文件,根据农村、社区、机关、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党员等不同群体日常学习需求,优化内容设计,做到精准施教。述学评学提质。制定《青海省党员政治理论学习考核评估规范》,推动市(州)、区(县)广泛采取述学、评学、考学方式进行交叉互评,规范怎么述、如何评、结果如何用等内容,在互评互检互促中提升工作水平。黄南州建立“比、晒、评”机制,对做法成效突出的案例进行汇编,在全州范围内宣传推广;玉树州通过随机抽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现场反馈、书记表态、限时回访的方式,每年由州委组织部直接抽评20%,其余80%由各县之间互评互检,实现交叉互评全覆盖。督导检查问效。制定印发《关于督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规程》及《督查办理工作办法》等制度,定期督导各地各单位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年度计划制定实施、重点课程设置、工作进展等情况,每半年对各级党组织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员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并依托“青海党建”系列平台开设《基层党建年终考 各地逐一“晒答卷”》专栏,对成效做法进行梳理刊登,有力推动领导干部抓教育、管教育。
【启示】
(一)切实增强政治性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根本。青海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启示我们,要在突出主题主线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政治要求立起来、政治标准融进来,使广大党员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植入灵魂、深入骨髓、融入血脉。
(二)切实增强实践性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关键。青海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岗位建功、常态化调研、为民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这启示我们,要从不同群体党员特点和需求出发,不断拓展学习教育成效转化的实践载体,突出学用结合,以理论武装推动能力提升,让党员在履职担当中锤炼党性、增强本领。
(三)切实增强系统性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支撑。青海坚持系统观念,把统筹指导、协调各方、建章立制作为推动“培根铸魂工程”的关键措施,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召开联席会议、压实各级责任、加强考核评估,进一步推动工作协调机制化、教育内容体系化、责任标准制度化,形成了大抓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工作格局。这启示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整体发力、统筹推进,形成以上率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