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安居乐业的生活。2022年10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街道杜庄村,只见这里田野广阔、流水潺潺,村内道路平整,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主题墙绘点缀各处,花园、凉亭、步道、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颇具现代版“世外桃源”风貌。
“2015年我第一次来这村时,下雨天一走一脚泥,现在路修得又宽又平,还安了太阳能路灯,夜晚也很亮,不比城里差。”河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黑丕说,在街道下属的10个村庄中,近几年来数杜庄村的变化最大,2020年该村荣获“湛河区文明村”称号,今年6月又被评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
废弃坑塘变广场 村民忙着建新房
杜庄村不大,共有143户560余名村民。该村党支部书记丁国平说,村内设施过去不全,柴草、杂物乱堆,污水横流,村貌杂乱无序。2019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子开始“重生”:硬化村中道路、修建文化广场和小游园、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占地3000余亩的观景荷塘……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一棵棵柿树、石榴树硕果累累;一株株月季、百日红长势旺盛;古色古香的观景长廊下,村民下棋聊天……在休闲小广场西侧,郑国枝和老伴儿正为即将开建的新房而忙碌。
“以前环境差觉得丢人,很少让亲戚朋友来家做客。”71岁的郑国枝对记者说,“土路太窄不好走,俺仨闺女出门,迎亲的车队都过不来。”
据她介绍,过去这里是一处废弃的坑塘,里面是荒草和垃圾,夏天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坑塘边有一条小土路,一下雨泥泞难走。多年来,她与老伴儿只要听说哪里有煤渣、碎石子,就赶忙用三轮车拉来铺路。2019年,村上将坑塘填平,建成小广场,过去村里环境最糟糕的地方,现在人人羡慕。见邻居陆续翻新房子,她和老伴也决定将住了30多年的旧平房拆掉重建。
吃过早饭,82岁的村民裴玉林一手提着大茶杯,一手拎着小马扎,迈着悠闲的步子到村北头的河边散步。2021年,河水得到治理,绕河又修了一条长达1800多米的人行步道,老人就养成了饭后散步的新习惯。
“过去河水脏得很,两岸长满荒草,还堆着垃圾和淤泥,夏天引来很多苍蝇,村民都捂着鼻子走。”裴玉林说,如今这里环境变美了,连河里消失了多年的小鱼小虾也出现。
大家劲往一处使 共建共享新农村
以前的杜庄村让村民李月琴印象深刻的是:村里电线乱拉,没有统一规划,安全隐患不小。“现在村里的线路都进行了统一规划,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她说。
李月琴还感慨:村里的卫生也好了,今年还新修了排水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
村庄整体面貌的改善,让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不少,家家户户都将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另外,七旬老人张隧元自费购买小洒水车,与张献民等人天天打扫村内卫生。有一手养花技艺的村民李红晓、张延石免费修剪养护花木。村民李宣成将村民用过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具收集起来,利用闲置老宅改造成“杜庄村民俗馆”,留住一缕“乡愁”……
河滨街道组宣统委员葛春兰说,三分建七分管,在杜庄村蝶变的过程中,村民纷纷争做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移风易俗志愿者,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冲锋在前,争做表率,成为扮靓乡村的坚实力量。
环境蝶变也促进精神文明提升。杜庄村制定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优秀志愿者评选长效机制,定期评选先进者,以先进户带动中间户、中间户带动后进户。葛春兰说,相信杜庄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遵循“美丽杜庄、共建共享”的理念,助推乡村长效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坚定地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