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党建网!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宝丰县:产业铺就幸福路 振兴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3-07-21 来源: 浏览次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发展有势头,群众致富有奔头。

盛夏时节,在722平方公里的父城大地上,从山区到平原,从乡村到城市,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今年以来,宝丰县聚焦“五星”支部创建,把“产业兴旺星”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谋思路、想对策,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打造“五星工坊”,照亮乡村振兴发展路。目前,首批14个“五星工坊”示范点已建成,吸引4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示范带动之势明显。2023年,全县100家工坊加入建设序列。

党建引领 示范推动

“欢迎来到‘清凉汝窑·五星工坊’直播间,学锋带你领略‘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汝瓷之美。”7月18日,在大营镇清凉寺村的清凉汝窑·五星工坊内,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正在直播卖货。

清凉汝窑·五星工坊是该县首批“五星工坊”示范点之一。工坊聘请专业管理团队入驻,强化汝瓷产品的宣传、包装、销售等,销售额的5%纳入村集体经济。同时,借助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馆和汝窑博物馆知名度,该村成立了清凉寺汝源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村内10家汝瓷烧制技艺传承所,对接汝瓷研学需求,发展体验旅游。目前,以该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2000多人从事汝瓷产业,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2万元。

清凉汝窑·五星工坊并不是个例,宝丰县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增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全面做好“土特产”文章。

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村集体发展注入“新动力”,全面推动“一村一品”发展?

宝丰县围绕抓实“五星”支部创建,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党建联建机制,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五星工坊”,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形成“村村有产业、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的新机制新气象。

该县县委组织部牵头16个职能部门,成立“八大助力行动”及“五星工坊”建设工作专班,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分类指导、共同推进“八大助力行动”和“五星工坊”建设。组成15个督导组,每月对各乡镇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指导;开展“五星工坊”“双月”观摩评比活动,对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奖励,对排名落后的进行问责。各职能单位梳理出全县31个农业龙头企业,各乡镇主动与企业党组织对接,共同谋划、一体推进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五星工坊”的建设不仅是宝丰县推动村集体经济提低扩中、提质增量,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形成了抓党建、强产业、创“五星”、促共富的新攻势,实现了乡村组织增能、产业增值、集体增收、群众增富。

宝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庆说:“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落实‘支部会商、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工作机制,采取‘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结对帮带,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产业赋能 项目进村

“工坊不仅为我们免费培训,还为我们找活干,真的是太感谢了。”7月16日,闹店镇西杨庄村村民贾桂红笑得合不拢嘴,自从她通过了家政培训,成了一名月嫂,现在既有了工作,又能照顾家人。

同样受益于“五星工坊”建设的还有同村的张书晓,“有了加工点以后,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有活儿干了,感谢村里提供的招工信息。”张书晓每天从家里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村内的汉诗岚服饰有限公司,她有服装加工手艺,每月工资2000多元。

该村出资50万元创办淑源家政·五星工坊,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员工个人签订劳务协议,再向合作社绑定的汉诗岚服饰有限公司、平顶山市鑫垚农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输送人才,根据订单量分配工作,经营利润的10%归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目前,43名闲置劳动力走上工作岗位。

产业是“五星”支部创建的核心要素。无独有偶,石桥镇邢庄村自古以来就有酿酒的传统,大大小小的白酒生产作坊有十几家,但一直未能形成产业。今年,邢庄村成立酒业行业协会,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成立宝丰县邢记酒业有限公司,13家酒坊、企业按照公司的标准提供产品,由公司统一代为销售,按照营业额10%的比例提取资金纳入村集体收入,年销售白酒产品约80吨,带动就业600余人,村集体年收益达32万元,从业农户年均收入7.5万元。

“建设‘五星工坊’的出发点是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落脚点是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该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峰磊说,各乡镇精心打造多元化“五星工坊”,把项目带进村,在百姓家门口架起致富桥梁。

周庄镇马川新村依托珍稀菌产业园区,建设淅来菌赋·五星工坊,带动本村及附近38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前营乡袁庄村围绕300亩(1亩≈666.67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和春秋冷棚,建设丰华果蔬·五星工坊,企业按需提供就业岗位85个,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城关镇东关社区打造粮油联营·五星工坊,根据订单需要统一制定产品规格,将订单分发至群众作坊加工,由公司验收后收购,统一对外销售,带动周边群众150余人就业。

“我们会同涉农涉企部门进行梳理,建立健全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四张清单’,推动企业所需与村情民情精准对接,打破了村企之间的信息壁垒。”李庆介绍,目前,宝丰县“五星工坊”成了党委政府、村集体、企业主体、农户之间连接的“纽带”。

小小工坊,传递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建设“五星工坊”,广袤乡土富了起来,美了起来。

系统打造 全面助力

宽阔整洁的村道、精美别致的农家小院、气势宏伟的军事模型……肖旗乡朱洼村位于宝丰县城北1公里处,该村充分挖掘乡村历史积淀与现有文化资源的独特内涵,建设农旅融合型“五星工坊”,发展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军事体验、农家生活等新业态。

今年,该村以退役军人服务站、民兵连等深厚的红色双拥文化为依托,打造集军事科普、军事拓展训练和旅游参观于一体的军事拓展训练基地,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50万元。

“多亏了县乡村振兴局的180万元衔接资金,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建说。

“我们根据各‘五星工坊’现实需要,先后向肖旗乡朱洼村、前营乡袁庄村、龙王沟示范区、商酒务镇韩庄村四个‘五星工坊’示范点投入衔接资金700万元。”该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广军说。

推动“五星工坊”建设提质升级,要素支撑是关键。宝丰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和优势,开展“八大助力行动”,统筹调度资源力量,因需赋能,保障工坊高效运转,为“五星”支部创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动力、添活力。

——县人社局为“五星工坊”建设举行技能培训13期,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596人;帮助10家“五星工坊”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解答群众疑问54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34人;

——县商务局通过农产品上行、打造自有品牌以及直播带货等手段帮助“五星工坊”示范点开展专场培训12场577人次,围绕汝瓷、珍稀菌等农特产品举办“双品购物节”“电商直播大赛”等电商促销活动,销售产品达223.31万元,针对各示范点需求,配置专业直播设备共计30套;

——县工商联积极协调企业和直属商(协)会,围绕参与项目的产业特点、帮扶模式、带动能力等,与所在地党支部搞好对接,实施来料加工等多种形式的结对联建。截至目前,已帮助推销“五星工坊”产品40余万元;

——县供销社联系14家“五星工坊”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参与每年度举办的供销品牌农资供需见面会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为他们牵线搭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特色农产品实现规范生产,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低收入农户通过订单加工、劳动就业,增加了稳定收入;文旅融合模式带来了人气,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随着一批“五星工坊”示范村的典型引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在广袤的原野徐徐展开,和美乡村精彩纷呈。

“五星工坊”是助力“五星”支部创建的重要载体,核心是推进乡村产业重塑,关键是引进和培育适合村情实际、具有市场前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好项目。宝丰县委书记王代强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以“融合赋能”“八大助力行动”为抓手,建设更多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五星工坊”,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标杆,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绘制出村美、人和、产业兴的新图景。(本报记者 巫鹏 通讯员 秦亚涛 杨国栋 李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