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党建网!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聚焦“五星”支部创建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汝州市民政局驻大峪镇刘何村第一书记王益民

发布时间:2023-08-15 来源: 浏览次数:



王益民,汝州市民政局驻大峪镇刘何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五比五争当”为载体,迅速转变角色,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热心打动民心、用真心换得真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和担当。

坚持党建统领,凝聚工作合力

“村级组织强起来,党群人心凝起来,大家干事创业拧成一股绳,什么事情都办得成。”王益民说道。驻村伊始,为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走街串巷、明确思路,提出“强组织、固脱贫、兴产业、办实事、促振兴”的奋斗目标,运用班子成员或“一把手”入村调研、党建联建活动等契机,全面汇报刘何村党建工作,争取到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用品;积极配合村党支部书记落实“三会一课”、党员积分管理、“四议两公开”等党务工作,确保政治生活规范有序;对全村155户所有农户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楚脱贫户、大病户、低保户等对象详细情况,充分运用“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及时收集重点户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切实以“党群连心”为平台,实现群众联系“零距离”。

 

实施产业带动,积极发展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为尽快摸清刘何村产业发展底数,他和两名驻村工作队员连续走访全村,梳理出原籍刘何村的河南农大教授、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吉庆这样的人文资源。王吉庆教授是河南省蔬菜栽培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团负责人赴多个省市开展蔬菜产业科技帮扶工作。他主动和王吉庆教授取得联系,深入交流探讨,根据革命老区大峪镇的海拔、土质、气候等特点,确定了建造温室大棚种植河南农业大学优质口感番茄品种、草莓品种。说干就干,他争取社会资金30余万元,在刘何村党群服务中心西一片山脚下建起两座温室大棚,试种的酸甜果、青春之歌等优质口感番茄品种取得成功,市场价每斤15元左右仍供不应求,去年的增收尝到了甜头,又新建拱型大棚四座,注册成立河南省裕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刘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增加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

通过王吉庆教授牵线,他结识了张晓伟研究员。张晓伟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育种领域知名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了把张晓伟研究员将要建设的育种基地拉来刘何村,王益民没少往省城跑,协调60万资金,专门打造一眼530米出水良好的深井,解决用水问题,使得项目成功落地,率先试种2亩十字花科蔬菜种子——橘红心大白菜,以高于市场价10元出售,牛刀小试、取得初步成效,产业发展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截至目前,刘何村特色农业种植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余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增加至20万元,调动本村群众从传统农作物种植向高附加值果蔬种植转变。

 

聚力环境整治,打造优美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刘何村净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王益民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构建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典型带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广泛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模式,深入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及“生态宜居星”创建标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党建引领,成立“党员先锋队”,组织党员群众300余人次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百姓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整合资金,通过“农村幸福互助家园”等平台网络筹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带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

 

务实为民服务,赢得群众满意

“既然选择了驻村,就要以真情真心面对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王益民说道。刘何村地处山区,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作为第一书记派出单位,汝州市民政局及慈善总会积极发挥党建联建作用,投资150万元,建设农村幸福互助院,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特别是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空巢、独居及高龄老人、留守儿童,提供日间照料、短期全托、助餐助洁、文化娱乐等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农村偏远地区“家门口”养老。在7.20暴雨期间,他争取灾后重建资金100余万元,对全村所有受灾区域进行全面修复,为刘何村新建桥梁一座,便于群众通行。联系爱心企业波司登开展“情暖万家送温暖活动”,为刘何村捐赠波司登羽绒服200余件。开展“重阳节慰问老年人”“大手牵小手儿童志愿关爱”等活动,为刘何村小学捐赠文体器材及学习用品。

 

“驻村两年来,我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持续引人才、招项目,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下一步,我将继续以‘争星晋级当先锋’活动为抓手,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确保‘五星’支部创建取得实效。”王益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