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党建网!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宝丰县:多点开花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3-08-29 来源: 浏览次数:

冯异故里,米醋飘香,文化厚重,生态宜居。822日,走进宝丰县李庄乡,乡野田间绿意涌动、硕果满枝,一家家企业携手农户闯市场、一批批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幅物阜民丰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李庄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生态立乡、特色强乡、文旅活乡、人文兴乡”,助推“一村一品”发展,以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壮大多彩农业塑造区域特色

万亩花生长势喜人,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一颗颗猕猴桃新鲜饱满……李庄乡在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围绕“农”字做文章,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持续扩大辣椒、葡萄、花生、猕猴桃、无花果、西蓝花等种植面积。

“快尝尝,这葡萄甜得很。葡萄是俺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共种植了60亩。为了带动村民一起致富,村里还将家庭收入低的村民找来务工,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推动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在祁家村葡萄种植基地,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哲指着正在陆续采摘的葡萄说。

祁家村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抓手。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先种、试种,再为农户提供成熟的选苗、培育、销售等全流程服务。目前,该村葡萄平均亩产可达6000斤,每亩毛收入可达1万余元,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

在马庄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村民马永听看着即将成熟的猕猴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我种了10亩红阳红心猕猴桃,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2000斤,每亩毛收入达1.5万元,再过几天就可以入园采摘了。”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马庄村充分发挥猕猴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群众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计划三年内成立由10余名村民组成的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达到100亩,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目前,各村(居)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呈现了花生、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李庄乡党委副书记刘起说。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幸福底色

“虽然俺生活在农村,但过得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出门就是水泥路,农家小院整洁美观,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村里还建了文化广场和篮球场,农闲时候跳跳广场舞,日子越过越舒坦!”谈起近几年村里的环境变化,杨庄村村民郑彩霞满意地说。

近年来,李庄乡持续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先手棋”,重点实施村庄清洁、村庄环境提档升级等多项行动,26个村(居)全部硬化了主次干道、整修了下水道、美化了墙体、建设了休闲游园等,对8个山区村开展山石、砖瓦等材料就地取材再利用,对18个平原村开展“一宅变四园”工作,成功创建市、县级文明村22个。

姬家村作为山区村,在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的同时,历届党支部班子一以贯之地开展荒山绿化,发展集体林场4200亩,建设2家集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引来了许多产业项目入驻我们村,从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姬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广有说。

外口村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利用独特的红色资源,开发保护红色遗址,将“水系景观、红色阵地、农耕田园、人文资源”串联起来,全力打造“一场两园三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打卡红色地标的“网红地”,截至20238月,接待参观学习人员110余次900余人。

经过全力攻坚、重点突破,李庄乡乡村环境明显改观,同时逐步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水改厕任务,村庄环境正由“净起来”向“绿起来”“美起来”转变。

建设“五星工坊”激活发展成色

“现在我们村成立了‘德豫科技·五星工坊’,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是集原料、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养护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至少10万元。工坊建成以来辐射带动俺村农户3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就业农户平均每年可增收2万元。”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立说。

“五星工坊”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李庄乡把“五星工坊”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党建联建为抓手、产业升级为导向,对标“五星工坊”建设目标任务,找差距、压责任、明措施,统筹全乡企业资源力量,推动企业与村(居)深化结对共建,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围绕工坊建设五大类型,着力打造8个示范点,推动村集体经济“加速跑”。

在程庄村千百味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戴着工作帽、口罩、手套,忙碌地用细小竹签将鸡肉、牛肉等穿制成串。“我以前在外边打工,自从村里建了这个工坊,农闲的时候我就来串串厂上班,离家近还能赚钱,多劳多得,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4000元,越干越有劲儿!”在串串厂打工的程庄村村民王利娟高兴地说。

程庄村“名门小串·五星工坊”作为来料加工型发展模式的代表,是集生产、研发、销售、运输等于一体的冷冻调理肉制品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采用政府主导、联建企管、农户参与的方式,按照每年利润定额分红给村集体。目前该公司已辐射带动贺窑、李庄、纸坊、马庄等附近10余个村的留守妇女、脱贫户、闲余劳动力累计600余人实现就业。

“我们将全面铺开‘五星工坊’建设工作,通过‘一村一策’精准发力,打造更多的发展之坊、强基之坊、富民之坊、暖心之坊。”李庄乡党委书记冯宇航说,他们紧紧围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为重点,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奋力谱写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